从“普京紧急声明”事件简析如何防范假新闻
发布时间:2014-08-08

 

8月8日,“普京紧急声明”一词在国内网络迅速传播并快速走热,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网友的大量搜索。据乐思舆情监测系统采集到的监测信息显示,导致“普京紧急声明”舆情升温的原因是一条7日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北京时间00:30发表紧急声明》的新闻报道。

 

新闻内容显示,据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北京时间8月8日00:30发表紧急声明。系统监测信息列表显示,该新闻最早由环球外汇网报道,随后被搜狐、凤凰、人民网、扬子晚报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并在微博上迅速扩散。截至8日15时30分,有关该话题的媒体报道达153篇,多条大V微博转发超过500条,该消息的出现引来国内网友的关注和议论高潮。正在全球舆论高度关注事态发展的时候,当晚俄总统新闻办公厅发布消息称,没有任何宣言和声明,这是一个远离决策权的人在推特上发布的虚假消息。同时,新闻中心拒绝对此谣言做出评论。截止莫斯科时间0:55,北京时间4:55,俄罗斯媒体没有任何关于普京总统已发表声明的消息及报道。

 

当前,随着乌克兰分裂危机局势的不断推进,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不断恶化,继马航MH17坠机乌克兰之后,西方国家第二轮的制裁行为更是使得他们与俄罗斯的关系雪上加霜。在这政治敏感期,曝出如此轰炸性的消息难免会吸引舆论关注,引起舆论轰动。虽然该消息当晚被证实是假新闻,但是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网上不少观点认为,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曝出如此假新闻,着并一定是空穴来风,在某种意义上是在释放某种信息号。这种观点的存在,使得本就敏感的双边关系会更加敏感,也可能会加深双发的猜忌心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到各式各样的假新闻,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假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作为假新闻其最大的危害是误导舆论,引发舆论此生危机。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应该正确引导舆论,这是新闻媒体肩负的使命。但是,假的报道却容易迷惑受众,从而把舆论引导到错误的方向,特别是涉及政府部门的假新闻,在当前的舆情环境下更容易让公众信以为真,造成不必要的危机。

 

假新闻成因不一,但假新闻背后往往有难以告人的利益黑幕,或有其他各种不当、丑恶动机,其幕后,还常有各种网络推手、中介炒作公司在一手策划推动。假新闻形式和手段,利益驱动乃至新闻敲诈才是目的和追求。2013年8月19日,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就因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炮制假新闻、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牟取暴利而被北京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同期,“维权斗士”周禄宝利用网络造谣谋取个人利益被央视披露,他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桂、浙、苏等地自产自销负面信息,以“爆料炒作”手段获取“封口费”,以帮忙删除负面帖子为借口行敲诈之实,敲诈勒索金额达上百万元,终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依法批准逮捕。

 

作为政府部门,引起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和性质,遭受假新闻是在所难免,但是如何防范和治理假新闻是当前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一个重要体现之一。对此,乐思舆情监测中心根据网络整理以下几点:第一、做好舆情监测,提升假新闻的预警能力。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而作为假新闻,因其产生可以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往往更具传播力,传播时效性更强,一旦没有及时发现,迅速采取抑制措施,就很容易通过网络发酵放大,引发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跟风和关注,最后引爆舆论,爆发危机。这时,政府部门可以依靠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提升自身的舆情预警能力,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并研判出虚假新闻,及时干预假新闻的传播,向社会公布真实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逐步把舆论引导到正常轨道上来。

 

第二、完善新闻法制建设,强化新闻管理的法制化。在独立的《新闻法》尚未制定出台的背景下,要充分依据现有网络管理、信息传播相关的民事、行政法律法规和去年9月10日实施的“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解释规定,对新闻敲诈和制造谣言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亮剑,严格追究民事乃至刑事责任,积极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维护安宁、健康的社会秩序。

 

第三、完善新闻管理的体制机制。各级新闻媒体的主管主办方必须切实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责任,从记者证管理、采编流程管理、经营行为管理等各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同时,国家有关新闻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尽快完善报刊退出机制,对那些长期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管理混乱、采编质量低下的新闻媒体,实行淘汰,使其退出新闻行业。而对发布、炮制假新闻乃至谣言的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单位,从行政手段上一并追究问责,实施“连带责任”。

 

推荐阅读:

简析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四个特点

我国网络虚假信息产生的五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