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舆情情报分析
发布时间:2014-07-02

 

【导读】 7月2日,乐思舆情监测系统教育舆情板块预警信息显示:6月30日,来自《新京报》“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造假”事件的报道在网上引发强烈关注,并连续三天都保持较高舆论关注度。至7月2日18时,“辽高考体优生造假”话题的实时搜索指数达12852次,高考加分政策变成某些人的“福利”遭到舆论的严厉谴责。

 

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

 

 

一、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梳理

 

曝光:网友论坛质疑本溪高考生体优生加分造假

 

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

 

6月10日,网友“多吉最高”在天涯论坛辽宁频道上发布网帖《辽宁的今年高考的考生当中,二级运动员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引起大量网友围观,至7月2日,该贴已获得173121点击,回复2897条。

 

网帖内容称,辽宁的今年高考的考生当中,二级运动员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本溪高中竟然就有九十名二级运动员,他们都能得到十分的高考加分,这对其他学校的学生来说太不公平了。育才中学有二十多名二九元其中,也有造假的有的学生练游泳,都不太会就是游泳二级运动员了。学生家长反映前一年,鞍山的二级运动员造假现象特别严重,12000就能办一个二级运动员,现在据说涨到了10万元,许多家长在初中就开始为学生活动。

 

发酵:媒体报道引发舆论谴责体优生加分造假行为

 

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

 

随着网友“多吉最高”的该篇网帖关注度越来越高,6月30日《新京报》以“本溪87高考生获体优生加分受质疑”为题该事件展开了报道。报道称,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今年高考生1000多名,获得体优生加分者高达87人;鞍山一中、辽河油田高级中学分别有43名和40名高考体优生获得加分,受到众人质疑。本溪高中体优生超过其他四校总和。随后腾讯、人民网、男都网等众多媒体纷纷对此新闻加以转载报道,事件由此进入舆情发酵期。7月1日至2日,多家媒体发表评论文章,谴责辽宁本溪的“体优生加分造假”现象。

 

回应:辽宁省纪委介入调查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

 

针对“优生加分造假事件”的不断走热和媒体记者介入,6月30日上午,辽宁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向反映情况的考生家长介绍,辽宁省纪委已经介入调查此事,具体情况在调查之后会给家长一个说法。当日中午,本溪市有关部门称,本溪高级中学校长李玉成已带领部分体优生前往沈阳接受测试。不过,本溪和辽宁省招生办都拒绝透露测试的范围和具体地点。7月2日下午,记者致电辽宁省纪委宣传部门询问进展,工作人员称“目前还没有任何消息”。

 

 

二、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舆情概述

 

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

 

从“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的整体舆情发展脉络看,该事件最高出现在6月10日的天涯网帖上,从6月10日至30日的20天时间内是该事件的舆情酝酿期。这一时期,事件的舆情关注仅限于天涯该该贴评论版,传播量也非常局限,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曝光和高关注。

 

而随着天涯上该贴文的点击量和回复数不断上升,该贴问开始受到媒体记者的关注。6月30日,《新京报》和新华社对事件报道时其舆情发酵并走向高潮的分水岭。从事件报道趋势图表中可以看出,从6月30日到7月2日,该事件信息曝光量出现猛增,事件展现总量为2637条。6月30日媒体报道当天,事件展现量就达665条,其中新闻报道量就高达403篇,并在7月1日达到最高的1077条,新闻报道量为598篇。截至7月2日15时,该事件展现量为895条,新闻报道量达323篇,预警这一展现量还会有所上升,并超过7月1日的展现量。

 

从“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的舆情分布来看,该事件在舆情发酵过程,新闻起到主导推动作用。截至7月2日15时,该事件媒体报道总量达1484篇,占到整个事件展现量的56%,其次是微博和论坛,分别占到24%和12%。自从《新京报》报道该事件后,各类媒体就开始对该事件的疯狂转载报道,人民网、南都网、贵阳晚报、凤凰、新华网、新浪等媒体和门户持续跟踪转载。网上出现如《辽高考体优生造假 凸显高考优体生加分监管空白》、《87名高考加分的“二级运动员”都货真价实吗》、《还有多少高考加分造假的权贵家庭在“潜伏”?》、《高考体育加分造假,谁来查?》、《遏制加分造假,为高考公平加分》、《一千考生近百人加分,特长还是特权?》、《加分不能成为某些人的“福利”》、《体优生加分不能是笔糊涂账》、《应让本溪高中的“体优生”出来“遛遛”》等多篇谴责和呼吁评论文章,并对舆论起到了很强的引导作用,导师舆论谴责声暴涨。

 

 

三、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网友热议

 

要求公测证明真假

 

网友“zhugour ”:有点怀疑,公开透明地复测不就完了吗?

网友“djr129”:复测公开透明,是否违规立马就会有结论的。

网友“天天求上进”:这个质疑有道理,只要复查透明就可以证实有没有违规。

网友“小刀弑牛”:这个必须给家长一个公开透明让人信服的说法。

网友“我是谁”:在本溪一所以严控教育制度和孩子在校时间著称的学校,这样的高分运动员的现象都是极其荒谬的,有智商的人都会对此充满质疑。你们所谓的重测为何不敢公开地点时间,为何不敢向媒体和公众公开,不接受公开检验的结果,你以为家长们会接受么。

 

要求调查破坏公平行为

 

网友“楼台烟雨”:依法办事,该咋办就咋办。就公平了。

网友“仰望蔚蓝天空”:支持严查,公开透明!

网友“毛毛豆er”:有关部门应该好好查查,以求公平公正。

网友“五月的番茄”:如果是作假,那对其他考生真是太不公平了。

网友“考生家长”:请纪委严查!不要冤枉一个好人(合理合法取得二级证的),更不要放过一个坏人(造假取得二级证的),公平公正公开,还教育和孩子们一片净土!

 

其他评论

 

网易郑州市手机网友:不要再公共场合说别人都不理解的破话!!!

网易桂林市手机网友:不是正在调查,是正在研究对策。

网友“崧秀”:从物质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那一样没造假?

网友“柠檬雪”:不公平竞争,都是领导干部有权人为之,普通老百姓没份。

 

 

四、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舆情点评

 

一起“辽宁本溪高考体优生加分造假”事件经网友曝光后,把本溪教育局、体育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面对媒体的追问、公众舆论的质疑,当地回应的知识纪委介入调查就并无后文,这使得该事件舆情不断发酵,网上要求公测证明真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当地教育部门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更是遭到舆论谴责声一片。

 

一直以来,教育系统,事关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攸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之教育安全、教育体制、教育权衡等等热点问题很多,历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的重点,因此教育系统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舆情危机爆发的重灾区之一。教育系统频繁的负面事件曝光,不仅破了学校、教育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而且不断降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认同度,不断蚕食着公众对当前教育体制的信心。因此,分析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监理监测预警机制,必将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更将有效地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那么,面对教育舆情危机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强化教育舆情的应对和处置呢?对此,乐思网络舆情监测中心结合网络资料整理出一下几点供参考: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控舆论主动权。 加强教育网站的内容建设的创新工作,正确引导、认识网络舆论,要正确认识信息时代网络舆情的参与性、互动性、草根性、迅捷性、监督性、叛逆性、冲击性等特征。推行网络普遍热点讨论,搭建学校与学生网上沟通平台;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法制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取行政和技术手段把住源头,过滤不良信息,封堵不良网站,给青少年提供一个绿色的网络坏境等等。

 

第二,疏通沟通渠道提升舆情应对整体意识。 成立专门的组织并建立协调联动的舆情应对机制,有专人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监测,所谓“发现在早,处置在校”。这样对于争取时间、争取主动引导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环节,技术层面已经不存在问题。但从根本上讲,要警惕“技术决定论”的自我安慰,着重从制度上建设解决现实问题,采取“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明确分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主要领导,为保证舆情数据的全面性,可依托专业的舆情数据监测的服务机构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每天或每周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反馈。

 

第三,辩证认识网络舆论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舆情具有信息导向、沟通与监督功能,运用得好,可以让网络舆情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粘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促进教育氛围良性发展;运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当前教育部门应从线上和线下两个领域来建立长效应对机制,消除“极化效应”及“波心效应”,化为危机,从容应对。

 

第四,应用舆情监测工具,提升舆情预警能力。 网络技术手段是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一个有效措施,由于教育系统的网络属于专属网络,管控该网络虽不能解决其根本,但亦是基本的管控措施。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赌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络的全天候值班监测,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运用智能软件进行敏感词组的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论坛、博客、播客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

 

文章由乐思网络舆情监测中心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www.knowlesys.cn,谢谢!

扫一扫,获取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

分类: 政企热点 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