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思教育舆情监测】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舆情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1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强调,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央视评管好中小学生手机的第一步#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该信息在24小时之内传播密集,目前处于舆情的爆发期,关注度持续上升。

该信息在微博广泛传播,而新浪微博、知乎、微信、腾讯新闻客户端等网站转载该信息最多,说明社交媒体在信息聚合和舆论生成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网友主要观点是大部分表示支持政策,希望落到实处,另一部分认为不切实际。

潜月归故里:希望落到实处吧。布置作业全在网上,学生一抄了事,哪里愿意动脑子,有的学校老师作业发个文档,让学生自行打印,隔三差五发,不是家家都有打印机的,假如学生家住得偏远呢。

xiaonidou:请问,共享单车怎么骑?疫情防控大数据码怎么扫?智能云闪付或支付宝怎么坐公交?是在每个学校的校门口设置专门的手机存放部门么?

莫小喇爱火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感觉学生还是会有办法把手机带进学校的。

AnnamaeChen:其实,有的也就是父母联系方便,全寄宿的学校,只要有些学校别层层加码就行。

战神小分:说是说是手机不得进入校园,可是现在社会不带手机能出门?

各大官方媒体纷纷也发表评论。

新华网评

但好政策还要“细落实”,教育部出手“禁”手机,只是第一步。要彻底化解中小学生“手机困局”,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之外,政策的配套也要更加优化,细节处更加完善。比如,《通知》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这一规定,一刀切是否合理?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如何兼顾线上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再比如,《通知》中“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这一规定,会否出现沟通不畅风险?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危及学生安全又该如何解决?等等。

央视热评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得到不少网友支持,但要将其落到实处,难点可不少。首先,要改进作业布置方式;其次,发现问题切忌简单粗暴处理,不能摔手机、砸手机;同时,家长也需全力配合。有网友打趣,“学霸和学渣之间只差一个手机”,现实虽非这般简单,但也提醒我们,提高学生专注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各方都得努把力。

澎湃新闻

事实上,手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必需品,带手机进学校或者进课堂并没有必要。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处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鉴别力都难以抵挡手机上那些五花八门,甚至乌七八糟内容的“吸引力”。

现在,从“不得带手机入校”入手,其实也是给中小学生们一个提醒:玩手机,学校和老师是会管的。这也给家长教育孩子多赋予了一个依据。可见,教育部这个通知所体现的管理责任,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

当然,此要求要真正落地,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承担起责任。如《通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网络

分类: 舆情报告, 行业舆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