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数学疑似泄题事件舆情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7

 

一、舆情概括:

 

今日,多名网友发微博称,2018考研数学出现“神押题”,考生怀疑发生泄题。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致电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已经了解到信息,也觉得考生非常不容易,接到举报第一时间整理了相关视频的原件、截图和PDF文件,都提交给了教育部的相关业务部门,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一步检查。如果是事实的话,警方将介入。

考场作弊并不少见,但出现在考研的考场上就不一样了,更何况如果是泄题的话那就更严重了。此事件也是迅速引起网友和媒体的关注。

 

二、乐思软件舆情监测大数据

 

1.舆情构成媒体类型图

 

在“2018考研数学疑似泄题事件”舆情媒体构成类型中,排在第一的是贴吧群组,数据137条,占比82.04%,其次是微博,数据27条,占比16.67%,排在第三的是新闻,数据2条占比1.19%。网络媒体成为此事件的主要传播和构成媒体,主流新闻媒体则相对信息较少。

 

2.新闻网站报道排行榜

 

新闻网站报道排行榜前TOP10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百度贴吧,数据为137条,是这次事件主要的网友热议平台,排在第二的是新浪微博,数据为21条。由于此次事件由网友讨论吐槽引发,故网络交流平台信息较多,新闻媒体信息较少。

 

三、舆情热议

 

1.媒体声音:

网传考研数学泄题不实 教育机构:押题是常规动作——凤凰网

网传考研数学泄题不实 教育机构:押题是常规动作——网易新闻

当事老师否认“考研数学泄题” 教育部:所举例题均与实考试题不同——新京报

 

2.网友声音:

请考试中心专家针对视频每个疑似真题的考点和例题给出具体说明。——此号已作废y

如果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出了问题,这个国家必将走向灭亡,请认真查清后严惩——华新大萝卜

以后考研都报李林的押题班,然后就可以放肆的玩儿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考不上研了——天赐梁缘…

红黄蓝,你们说不实,考研泄题,你们说不实。都当大家是傻子吗?公信力还存在吗?还有公道吗?——雨住人

你面对的是考研生,不是幼儿园的,谢谢——娴雪

 

四、相关消息

 

多名网友发微博称,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数学科目出现“神押题”,一名名为“李林”的教师在考前押题视频中举的例题与实际考试试题十分相似。截至发稿,部分微博引起超过2000条转发。

“数学三的考纲要求掌握一阶差分方程,对二阶差分方程只需了解即可,基本上绝大多数辅导老师都是这样教的,可是这个老师在他的辅导班中不仅讲到了二阶差分方程,讲的题跟原题很接近,还有些题基本上就是数据变了下,如果说这是巧合,怕是难以服众吧。”一名考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记者注意到,网传押题视频“2018李林押题班”共4段,总时长大约两三小时,课堂背景带有“中试考研”机构的字样。该机构实体为南京研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参股的另两家教育科技类公司此前曾被吊销。

“中试考研”网站的“名师团队”栏目显示,李林系“考研数学大纲的制定者之一”,并且,“从事教学和考研辅导多年,具有多年数学考研教学经验”。中试考研负责人刘老师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李林是大连理工大学教师,双方系合作关系,授课材料均为李林方面提供,是其核心教学研究成果。

 

【教育部考试中心回应网传考研数学辅导视频泄题:不实!】今日,网传某教师考研辅导视频涉嫌泄露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视频等材料进行了研判,确认所举的例题均与实考试题不同。该教师及视频中所提及的老师均未参与2018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科命题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干扰破坏国家教育考试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五、舆情应对建议

 

企业:

1.需及时发现网上负面消息,收集分析,准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建议使用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如: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2.在事件刚开始发生时主动快速查清事实、了解真相,并组织人员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需及时网络上发布相关消息公布事件真相,及时处理事件并信息透明化。

 

个人:

1.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积极参与讨论。

2.关注事件最新进展,多从不同角度思考,能提出自己个人的观点。

 

六、舆情分析

 

要治理考研泄题问题,必须切断考研泄题利益链。要加大对泄题事件参与机构、参与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机构要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终身进入教育培训领域。对通过机构获得考研题目的学生,不仅应判零分,取消当年考研资格,而且,可以将禁止考研期限从最多3年,调整为10年以上。同时要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改革,扭转一考定终身。

还应当建立参与国考作弊机构的黑名单制度,在追究相关人员的刑责之后,取消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并按照黑名单制度的要求,禁止该机构重要工作人员重新举办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资质。在当前的社会生态下,一个涉及泄题的培训机构,非但不会被考生唾弃,反而会被“追捧”,培训机构在出事之后,会以保过、押题等噱头招生,生意可能更火爆。这会催生泄题问题频发。为此,必须加大对机构的处罚力度,让其一次参与泄题等重大作弊丑闻,终身禁入教育培训领域。——法制网

 

 

乐思舆情监测中心(www.knowlesys.cn)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