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崛起 舆情监测成政府“宠儿”
发布时间:2014-02-19

 

网络舆情早已成为当下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网络舆情的历史却非常短暂。在强调空间意识而否认时间意识的互联网时代,“历史悠久”未必能够产生足够的现实意义。相反,凭借公众舆论的发源地不断转移至网络,网络舆情几乎成了舆情的代名词,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据财新网报道,民政部2月10日公布的《2014年购买社会服务指导目录》显示,舆情监测成为政府向具备资质的社会组织、文化企业等单位购买服务的项目,政府可委托其提供系列舆情产品和其他相关服务。很显然,政府购买舆情并非始于今年,早在2007年前后,主流舆情信息服务商开始崛起,就意味着政府系统的目光移向了该领域。

 

不过,假如抛开价值立场,仅从事实层面来看,政府购买舆情服务实际上只是被时代大潮所助推而已。因为纵观各级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社会组织,甚至包括一些名人、大V,都对网络舆情拥有较强的知情欲望。如前所析,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升级,公众舆论的发源地越发以网络为主导,而网络舆情的生产方式,却又显示出与之前报纸、电视舆论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些都要求此一时代的人与机构更具备舆情意识。

 

相比传统媒体生产舆情的专业化、准时化和有序化等特点,网络舆情的产生必然是处于分散状态的网民间彼此互动的产物。从事件爆发到舆论生成,也许只需要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的舆论生产依附大的机构,但网络舆论则常常是无组织的网民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平台上临时“接力”的结果。

 

同时,传统媒体舆情的内容多为具有新闻现场调查与逻辑分析特征,但网络舆论几乎无一例外地“抽离”出具体的地域、事件关系网,所形成的必然是极易传播和夺人眼球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种种区别于传统媒体舆论的网络舆论产生的特点,最终导致理论上存在于互联网时代的每一个机构和个人,都有获取舆情的必要性。如若把传统媒体长于现场新闻调查与逻辑分析的新闻优势,与网络数据的挖掘能力融为一体,舆情产品将是如虎添翼,不战而胜。而具体到政府,作为掌握巨大资源和权力的庞大机构,诸如公安、城管、国土等部门,势必经常性地卷入舆论漩涡,成为舆论攻击的对象,这也促使上述机构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购买舆情服务。

 

舆情市场的扩大,意味着网络社会已经彻底到来,信息的重要性凸现。原先试图遏制信息流动的力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以监测信息流动状况的方式应对变化中的社会。作为技术赋权普通网民的一次伟大试验,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改变了政府治理社会的理念,也逐步刷新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体现在今天的方方面面,地方政府积极购买舆情恰恰也是其中一例。故而,政府购买舆情公共服务,舆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应当相信,这一良性循环,必然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南方都市报[社论]

原题:网络社会崛起  舆情市场规模必然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