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南京仙林一公交车压扁出租车
发布时间:2016-10-27

一、事件舆情概况

2016年10月23日晚,南京仙林大学城学原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出租车相撞,由于撞击力巨大,出租车几乎被压扁。事故导致出租车上一名女乘客身亡,出租车司机重伤,还有一名男乘客受轻伤。目前,交警部门正在对该事故展开调查。

事发时间是晚上7点不到,据市民何先生介绍,当时他正在地铁2号线羊山公园站附近遛狗,突然听到“轰”地一声巨响。何先生跑过去一看,只见一辆97路公交车撞到了一辆出租车,车子已被压扁。“我听说出租车上连司机一共3个人,司机被压在驾驶室不能动弹,车上男乘客伤势较轻,不过女乘客当场身亡。” 何先生说。网传的照片印证了何先生的说法,记者从图片上看到,一辆公交车将一辆出租车顶在路中间的隔离绿岛上,已经骑压上去,几乎将出租车拦腰撞断。出租车旁还躺着一人,一动不动,无法辨识男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事件舆情监测数据

1、地域舆情

(图2地域舆情分布图)

(图3:参与舆情热议地域排名图)

从地域舆情分布来看,事发地江苏地域舆情呈蓝色高亮显示,除此之外北京、陕西、浙江、上海、山东等地也受地域辐射的影响,地域舆情程序高涨。总体来说,“南京仙林公交压扁出租车”事件的舆情的发展呈现以江苏为核心,向四周扩散的局面。

在参与舆情点击地域分布中,事发地江苏依旧排在榜首,占比22.77%,紧接着排在第二的是海外,占比达13.83%,第三是北京8.11%。其中海南、宁夏和内蒙古三地用户参与舆情的点击量最低,对于“南京仙林公交压扁出租车”事件的关注度也最低。

2、微博用户分析

(图4:微博舆情引爆点用户)

从事件的引爆点来看,在此次舆情的传播中,微博用户“@南京晨报”“@南京环保”“@CHEN8-27”成为了二次传播的关键用户,其中“@南京晨报”和“@南京环保”作为官方微博,有力的推动了此次“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舆情的传播。

 

(图5:微博来源与微博水军参与度分析)

    在参与传播的微博用户中,Android客户端占比最大,达到10.6%,其次是iphone 6 Plus占比达8.5%,第三的是iphone 5S占比6.4%,苹果客户端对于此次事件的舆情参与度高于安卓客户端。在发博的用户中,水军占比低于50%,轻度水军状态。总体来讲,此次“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的舆论,微博营销商没有恶意投放水军来扰乱市场,混淆视听。Android

(图6:微博参与用户分析)

    “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事件的微博参与用户中,基本都是普通用户,占比89.4%,只有少数的微博达人和个体、机构认证用户,普通用户成为了此次舆情传播的主力军。从性别比例来分析,在参与舆情传播的用户中,男性占比63.8%,女性占比36。2%,男性参与的热情明显高于女性。

3、情感分析

(图7:参与用户情感值分析 )

  “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事件参与用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大体在中性范围之内,得分在“—42”。主要的负面情感关键词有:“悲伤”、“失望”、“心痛”、“吓人”、“骂”、“堵”、“毛骨悚然”、“伤心”、“难过”、“阴影”等。

4、采集构成类型分析

 

(图8:媒体构成类型比例图)

从乐思软件舆情监测中心的数据分析“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事件媒体构成类型比例图中,排名在前三位的媒体分别是:新闻、微博和视频。其中排在第一的新闻占比最大,达68%,远远超过其他媒体的数据量。新闻作为主流媒体,对于舆情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新闻的重要性,往往也成为了舆情监测的重要对象。

5、热词分析

(图9:热词分析)

从热词权重图(左侧)可以看到,在“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舆情事件中,“出租车”、“公交车”、“事故”、“乘客”等关键词字体最大,颜色最深,是该舆情的关注焦点。对比热词词频图(右侧),“出租车”、“公交车”分别出现了15次和10次,这两大涉事主体成为了此次事件网民舆论热议的核心。

三、网友热议

1、嘲讽公交车自古以来就是“道路霸主”

2、对乘客无辜丧命的惋惜

3、呼吁整治公交行业

 

四、舆情总结

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事故造成出租车上一名女性乘客当场死亡,出租车驾驶员重伤抢救,另一名乘客伤势较轻,无生命危险;公交车驾驶员及公交车上两名乘客未受伤。

事故的结果显而易见,出租车的伤亡更惨重。受社会权利场格局的对抗心理影响,弱者往往更容易获取公众的认同和支持,这样的心理也就导致了现在的舆论倒向。事故原因还在调查,谁是谁非仍未揭晓,网络上对于公交车行业的负面舆论却早已声势浩荡了。官方信息处于空窗期,各种虚假猜测信息已经向公众发动冲锋,而受众先入为主的心理,令公交车行业陷入被舆论拖着走的尴尬境地。

舆情传播的途径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舆情发生发酵、舆情传播、舆情引导、舆情营销。“南京仙林公交车压扁出租车”事件介于舆情传播的第二三阶段之间,此时,涉事企业(公交车公司)应该督促交通部门尽快查清事件真相,更要挤压谣言的舆论空间。事实上,这个时期因受真实信息还在调查的客观条件限制,使得权威信息在这个窗口期处于缺位状态,不能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度,导致这个时期内公众更容易接受谣言的灌输。可以想象,一旦假信息占据了舆论主流,真实信息就会不断的被边缘化,舆情处置陷入被动。那么在这个时期,除了督促实体部门尽快查清事件原委外,更要打击谣言、积挤压其舆论空间,以确保后续真实信息能够顺利地占据舆论主流。

舆情的应对,考验的是官方应对主体在网络时代与众多自媒体的竞争中,预见与把控纷繁信息的能力。对涉事单位来说,能够解开问题的关键是,公众需要的真相能否跑在质疑前面,权威媒体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引导自媒体。官方权威信息只有抢在网络谣言前面,才能占领舆论制高点,争夺话语主动权,主导舆论的演变进程,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主观路径和客观环境。